分享
發布時間:2019-10-02 01在評價心理咨詢效果時,會遇到許多不同的條件和復雜的因素,因而造成對咨詢效果評價的困難以及一系列矛盾的結果。 如何確定一個來訪者的心理狀況好轉或痊愈呢?通常是靠來訪者自己的主觀報告和咨詢師的報告,但兩者都不一定可靠。與軀體疾病不同,來訪者的報告有時缺乏可信度,有許多原因可以使來訪者聲稱自己有所好轉或已經痊愈。 在臨床心理學中,有個很有名的說法,叫Hello-Goodbye effect,也就是“您好-再見”效應。在心理咨詢中,經常會存在這種現象。 來訪者先來咨詢時,常下意識地表示自己的問題很嚴重,希望得到幫助。隨著咨詢的進行,來訪者得知咨詢師的方法已用得差不多,或者對咨詢師產生懷疑,不愿得到心理幫助時,這時來訪者就敘述自己的感覺好多了,聲稱受益于咨詢,感謝咨詢師,再見道別。 這很難真實地反映咨詢效果,實際上來訪者的報告無非是出于社會期望的動機。 至于咨詢師方面的評價,也存在很多問題,因為療效標準取決于各咨詢流派的不同理論。精神分析學派將療效部分地定義為能夠在意識領域內體驗到原先是潛意識的感受和思想,行為主義學派則設法客服由特定境遇引起的癥狀,他們感興趣的不是潛意識與意識體驗的關系。 進一步說,咨詢效果的評估并不是單一的,按不同的評價標準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雙方的交互作用是不停頓的,他們之間的關系對心理咨詢產生的后果也是連續的,來訪者在接受心理咨詢的同時,也可能接受其他人的幫助,這就給評定咨詢效果帶來了另一個難題。 咨詢進程中的進步,或許是受益于其他人的幫助,或者是因為生活處境的改善,而這種改善,也可能是心理咨詢轉變了來訪者的態度和行為的結果。于是,確定咨詢效果產生的原因就變得很復雜了。 盡管從理想的角度來說,心理咨詢的效果很難表述清楚。然而,至今所積累的研究證據還是能說明心理咨詢的有效性的。Luborsky等人1975年回顧了大量已發表的文獻,研究了包括行為療法、心理動力學療法等,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評價心理咨詢。 結果發現,所有的療法均能起作用,但它們對不同的心理問題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行為主義療法比中心療法更適用于治療恐懼癥,對心身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則是心理動力學療法加藥物。 為此,尋求某種咨詢方法所對應的適應癥或某種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是許多咨詢師努力的目標,也是提高咨詢效果的重要保證。但目前還沒有發現哪一種方法總是優于其他的方法,即使所有的心理咨詢方法加起來,再配以一流的心理咨詢專家,也總會有些問題難以解決。 02由于不同的咨詢方法常會產生相同的效果,因而研究不同方法均起作用的共同因素,對提高咨詢效果、把握咨詢實質就很有意義。 英國的Brook曾指出,通常決定咨詢效果的主要是各種原理和方法的共同功能,而不是它們不同的內容。這些共同功能使來訪者擺脫孤立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提供新的信息作為經驗性學習的基礎,激發情緒,產生支配成功的體驗。 所以,如果一個咨詢師的方法不能使來訪者獲益,不一定是理論、方法的過錯,有可能是來訪者不能適應咨詢師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詢師應用方法不當所致。不同的咨詢方法有其適應癥,尋求某種方法所對應的適應癥或某種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才是致力的目標,只有根據具體的來訪者和問題,慎重地選用最適合的方法,咨詢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心理咨詢的效果,常常通過以下機制起作用:宣泄疏導來訪者的情感,緩解情緒壓力;鼓勵來訪者傾訴內心痛苦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探尋來訪者的潛意識并使來訪者領悟;協助來訪者改進認知結構,學會合理思維;通過學習與訓練來建立積極、合理、有效的行為模式等。 基于國外學者關于有效性因素的分析,結合國內的研究和實踐,可把各種心理咨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歸納如下: 1、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建立和諧、信任的咨詢關系,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點。Storr把這種關系稱為人際交往的專業關系。 2、來訪者求治動機的強烈態度,自己探索改變的信心和自覺性。Bergin和Lambert指出,來訪者的咨詢動機,是影響咨詢效果的最大變量。 3、有一套雙方都相信的理論和方法。Beitman認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如何精確無誤地發現來訪者的問題,而是如何對問題作合乎邏輯的解釋。 4、咨詢師本身的特征。準確的共情、不求報償的熱情以及誠懇的態度,豐富的理論基礎,嫻熟的咨詢技巧對能夠取得積極的咨詢效果是很重要的。而對來訪者的調查大多表明,他們強調咨詢師應該是善于理解人、接納人的朋友,是樂于助人、令人信賴的人,同慈祥、善良的形象相比,技術手段就顯得次要了。 5、促進來訪者的認知改變、情緒調節和行為改善。一切咨詢的最終目的都在于啟發來訪者的自我意識改變和激發應變能力,大多數學派都承認這是一個基本要領。雖然各種學派、方法在理論上存在較大分歧,立足于自己的某一點,然而實踐中所有產生良好效果的方法,從廣義上講,都是注重行為,以來訪者為中心,有心理分析,又合乎人性,并把來訪者視為一個整體。 03盡管準確地評價心理咨詢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仍然可以依據來訪者自己的敘述、判斷,也可根據他人的觀察或者咨詢師自己的判斷來衡量。咨詢效果的評估可以有以下方式作為分析: 一是來訪者對咨詢效果的自我評估。也就是自評,盡管這一指標是主觀的,但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標之一。就像病人原來胃痛,現在說自己胃不痛一樣,有自我良好的感受。 二是來訪者的社會功能恢復情況。原有心理問題影響社會功能的,現在恢復了。例如,一開始不愿意上班上學,現在能夠正常去上,然后與人正常交往,工作學習效率提高。 三是來訪者周圍人士特別是家人、朋友和同事來訪者的評定。例如他人報告來訪者不再發脾氣,摔東西,與父母關系相處融洽。 四是來訪者咨詢前后心理測量結果的比較。例如通過咨詢,來訪者某些心理癥狀的量表分數得到改變,表明咨詢取得了哪些效果。 五是來訪者某些癥狀的改善程度。原來困擾來訪者心理、生理癥狀的改善情況,也可以是評估效果的指標之一。例如,來訪者因為離不離婚的問題心理上很焦慮,出現失眠、食欲不佳等癥狀,通過咨詢解決了內心沖突,睡眠好了,吃飯也吃得香了,這也能作為評估效果的維度或指標。 這里面,包括癥狀、心理狀態、行為方式、適應機制、人格成熟等等。一般來說,只有在綜合分析所有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比較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 一個比較理想的咨詢過程,其效果表現為從外到里、由淺入深,初期咨詢效果表現為自覺狀態的改善,中期效果表現為行為表層的好轉,后期效果表現為人格趨于成熟。 大致是這樣的表現。 04要注意的是,在評估心理咨詢效果時,來訪者癥狀改善與問題的解決,也可能經由咨詢以外的諸多因素發生,最顯然的就是所謂的“自然復愈”。大凡個體都有自己恢復原狀的能力,只要時間足夠,自己就可以利用本身的能力而恢復健康的狀態。 有許多人沒有經歷咨詢的過程仍可復愈,是實際生活環境里產生的外來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心理狀態。 如:跟鬧翻的戀人又重新和好了,老師或領導被調走了,人際關系正常;原來的軀體疾病被醫生誤診,得到消息以后心情平復了不少。 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來訪者改善狀態。 相反,裁員、發現配偶出軌、家人去世、考試失敗等,這些生活上的打擊,都會嚴重地影響來訪者的心理,即使咨詢進行得很順暢,仍會使心理問題惡化。 因此在評估咨詢效果時,需要動態地、全面地分析各種有關因素,考慮社會文化背景,才能做出最為合理的分析。 排版:Survival |
|
來自: lindan9997 > 《心理診治》